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评论

捉刀记

作者:暗月刀 | 分类:修真小说 | 字数:0

第六章 甄家的底蕴,入京面圣

书名:捉刀记 作者:暗月刀 字数:0 更新时间:08-18 08:00

甄应仁并没有在这里待太久,一个时辰之后,他离开了曹铮的营帐。

在这段时间里,这位甄家子弟将自己的意图尽数表达。

通过对方的话,曹铮总算知道了这个盘踞江南的大家族底蕴到底有多么的深厚。

也正是通过他的话,曹铮感觉自己似乎冥冥之中抓住了什么。

江南甄家,与四王八公这些武勋贵族不同,祖上并不是靠军功起家的。

但就是这么一个家族,却多年把持着操办江南钱粮税赋的肥缺。

如今的家主甄应嘉,官居金陵体仁院总裁。

这个位子,虽然听起来不是那么显赫,甚至还有些不伦不类。

不过,身居高位的官员们基本上都知道,这个官儿虽然品阶不高,但却充当着着皇帝在江南的耳目。

江南官场民间的大事小情,都会自此直达圣听。

也正因为朝廷的器重,康帝在位时,甄家曾经四次接驾,风光无限。

正是如此显赫的家世,使得与甄家交好的势力遍布朝堂。

现如今,宫里的老太妃便是来自甄家。

甄家现任家主的大女儿甄冰,嫁给了工部侍郎冯晋。

而二女儿甄清,则做了北静王的王妃。

除此之外,甄家与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也有些老亲,特别是跟曾经一门两国公的贾家,关系非常密切。

即便到了现如今这一代两家已经没再像老一辈那般缔结姻亲,但依旧每年互相往来,互赠节礼。

甄应仁说罢这些之后,还亲笔写了一封信交给了曹铮。

信的内容,主要是以甄家子弟的身份向如今被新帝器重的北静王举荐曹铮。

看了这封信,曹铮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对自己这位曾经的老上级表示了感谢。

不过,这封信的价值,在他看来其实是有待商榷的。

自己被越级提拔,毋庸置疑肯定是雍帝的意思。

换句话说,现如今自己已经一脚踩在了这位大庆朝新皇帝的船上。

而雍帝跟以北静王为首的四王八公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和谐。

甚至,按照红楼原著所载,四王八公最后的下场都十分凄惨。

即便是最被器重的北静王,也未能幸免。

因此,如果回京之后自己凭借着这封信直接跟北静王联系上,势必会给雍帝一种印象,自己选择了新主子。

而这种选择,在上位者看来,无疑就是赤裸裸的背叛。

所以说,这封信只能暂时留着,但到底要不要递给北静王,什么时候递,这个问题还值得考量一番。

至于自己的这位老上级,他到底是存的什么心思,其实从他的这番做法里也能看出些端倪。

很明显,作为甄家子弟的他,从这一次没有被朝廷提拔重用,已经看出来了一个可怕的信号,那就是现如今甄家已经不如康帝在世的时候那般受宠了。

甚至,在不久的将来,这位新登基的皇帝会毫不留情的将朝中的势力进行一次彻底的洗牌。

甄家在朝中最大的倚仗,无非是老太妃和北静王。

然而,老太妃年事已高,已然不太问事。

而北静王,现如今也已经没什么实权。

所以说,别看现在甄家还维持着现状,但在即将到来的这场变局之中,甄家可以打的牌其实已经不多了。

甄应仁这么做,完全就是在为甄家的结局引入一个新的变数。

至于其结果如何,却是他不能左右的,这一点,对方的心里也很清楚。

站在自己的角度,甄应仁的这封信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用好了,时机用对了,可以为自己增加助力。

但如果用不好,很可能会将自己卷入朝廷的党争漩涡之中。

因此,此去京城自己必然要先探探京里的水到底有多深,然后再做打算。

要不然,像自己这种没有任何背景的人入京为官,很可能一步走错就万劫不复。

带着这样的想法,曹铮离开了凌川城,和传旨钦差一起踏上了回京的路。

由于一路上轻装而行,因此仅仅用了十多天的时间曹铮便已经抵达了京城。

进京之后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去向皇帝谢恩。

这一点,一路上好吃好喝照应着,外加百两纹银孝敬奉上后,钦差已然告诉了曹铮,自己会带他去当面叩谢天恩。

一百两纹银,对于京里来的钦差而言不算什么,但对于曹铮来说已经是自己一半的积蓄。

好在钦差或许是看重曹铮的发展前途,有意交好,所以也没有嫌少,而是欣然笑纳了。

京城的繁华,比之凌川,压根就是天地之差,刚刚踏上这块土地,便有一股暖风熏得游人醉的味道。

此刻的曹铮,已然来到了南书房。

不过,那钦差复命之后已经退下去了,此处只剩下大庆朝的新皇以及刚刚进京的曹铮。

雍帝生得阔面大耳,剑眉虎目,乍一看,确实有几分帝王之气。

然而,虽然没有仔细看,但曹铮却分明从对方的身上觉察到了一丝阴鸷的气息。

不过,他并没有多想。

毕竟,作为帝王,不可能只行光明正大之道,帝王权谋,驭下之术必然会了然于胸。

要不然,也不会有伴君如伴虎一说了。

这样的一个人,身上又怎能没有阴鸷气息呢?

好在这种气息很快便被对方悄无声息的收敛了起来,当对方的话在耳边响起,已然能给人一副如沐春风的感觉。

“年纪轻轻就去了边关,那边的日子苦吧?”

喜欢红楼:她们都说我是好人请大家收藏:()红楼:她们都说我是好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曹铮闻言,当即不假思索的道:“边关的岁月虽苦,但能守得一方安宁,护得一方太平,让关内的百姓安居乐业,那即便苦一些也不算什么。”

雍帝一听这话,脸上立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这般年纪,就能有这番胸怀着实不易,看来,朕果然没有看错人呐!”

曹铮见状,并未多言,只是默默的站在当场。

沉默了数息,雍帝继续道:“朕听闻你是个孤儿,可否跟朕说说具体是什么情况,又怎么会入了行伍的?”

曹铮闻言,嘴角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

“微臣记得刚刚记事的时候是在苏州,但父母是谁却一点儿印象也没有,我从小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后来赶上朝廷招兵,刚好又一个人无牵无挂的,所以便投了军,后面的事想必陛下也都知道了。”

雍帝听罢这番话,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良久之后复又开口道:“既如此,从今往后有什么事就过来找朕,朕替你做主,刚好,隆经街那边有个宅子,是朕还住在潜邸的时候府里置办的,没住过人,你直接过去住就行,既然回了京,没个落脚的地方可不行。”说到这里,这位大庆朝的皇帝眼神之中流露出一丝温情。

曹铮见状,赶忙谢恩道:“谢陛下隆恩,微臣感激不尽。”

雍帝见此情形,拿起龙案上的一份折子道:“好了,这些话就不要说了,你为我大庆朝立了功,这些是你应得的,也是朝廷应该做的,要不然,岂不寒了边关将士的心?”

话音落下,雍帝便低下了头开始批阅奏折。

曹铮见状,知道自己该告退了。

念及此处,他朝对方行了一礼道:“既然如此,微臣就先告退了。”

雍帝闻声,并未再言语,只是埋着头朝曹铮挥了挥手。

喜欢红楼:她们都说我是好人请大家收藏:()红楼:她们都说我是好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758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