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评论

转生血姬,她们总是垂涎欲滴!

作者:光芒万丈深渊 | 分类:修真小说 | 字数:0

第12章

书名:转生血姬,她们总是垂涎欲滴! 作者:光芒万丈深渊 字数:0 更新时间:08-18 08:25

深海勇士号再次沉入了海中。

小小载人舱像一个金属球,主驾驶,副驾驶两个潜航员和赵如岚,三个人坐在各自的位置上。接下来,他们要在这两平米的空间里待上八到十个小时。

但是,对于赵如岚来说,时间非但不漫长,反倒还很紧张。

她需要记录,采样,拍照,还得插空直播。

“深海勇士号”为了省电,下潜靠得是重力,但下沉速度其实并不慢。随着前方屏幕上的深度提示,渐渐的舱外的海水变得幽深

除了自动应答仪器的声音,嗡嗡的电机声,剩下的一切都渐渐陷入静谧,他们进入了一个清幽,神秘的世界。

海水从四面八方将他们包围。

操作台上的电子仪表盘显示着潜航器内各项设施的运行,雷达和基线定位仪器显示着他们目前所处的方位和下潜深度。

一旁还有个小一点的屏幕,实时定位着潜航器与母船的距离。等他们开始“海底漫步”的时候,海面上的母船就会用实时定位,同步跟随着潜航器一同前行。

说起来,还真有点像“鲸鱼妈妈”护着“小鲸鱼”在海中游弋的感觉。

潜航器里的主驾年纪看着跟赵如岚差不多,一看就知道是参加过很多航次,经验十分丰富。

而这次的副驾驶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的女生。

别看年纪不大,可是赵如岚知道她。这个女潜航员之前执行过很多次颇有难度的潜航任务,还接受过采访,上过电视。

女生很大方,两人聊了几句,赵如岚跟她商量,能不能临时客串自己的直播“小助手”。女生很痛快的答应了。

赵如岚先测试了一下声学通讯传输设备的通路。一切正常,跟船上的电脑连接稳定。

科考船上,技术人员表示已经连接好了通讯卫星,可以随时登录网络了。

于是,赵如岚开始准备自己的直播工具了。

她摆弄了半天这个支架。据说有强力防抖功能,还可以帮助丝滑运镜。不过,这些功能在这么小的空间里,大概也没有什么用处。

说实话,她之前根本就没做过直播。

她看了看表,距离开播还有些时间。

她之前没进过直播间,还是询问了学院专业科普负责人温老师,这才现学了一些知识。为了等一会儿出现避免手忙脚乱的情况,她提前打开了“某短视频站”,进入到了直播间,想着先调试一下设备,熟悉一下功能。

结果没想到,刚一进去,不到两分钟,直播间竟然开始进人了。

看着上方的数字开始变化,赵如岚愣了,心想不会吧,这就开始了?

果然,接着,屏幕上开始出现了观众提问:

“这是真的在海底吗?”

赵如岚一看,赶紧有点磕巴的跟大家打招呼,抓紧时间介绍了自己,以及潜航器里的主驾驶和潜航员。

副驾的女生不愧是接受过不少媒体的采访,立刻跟观众打起招呼,明显比赵如岚大方多了。

这时有粉丝开始提问

“这么漂亮的美女,真的是科学家吗?”

呃……这个问题,怎么说呢?

赵如岚觉得不好回答。于是只能又报了一遍自己的“家门”。

结果,又有人说“哇,好厉害啊,这么年轻的大学教授啊!”接着,观众们又围绕着“美女主播”还是“年轻教授”这个议题讨论起来了。

好么。

观众“老爷们”的关注点,真的是忽东忽西,很难把握啊。

幸好,这时有观众开始把关注点转移到了直播本身

“之前在电视上见过这个潜航器,能不能转一圈,我们看一下内部什么样子?”

“好的。”赵如岚连忙答应着,把设备举着,站起来,360度缓缓转动一圈,一面转动,一面开始给大家介绍起来

“头顶上的这个屏幕是我们的电子仪表盘,上面的一个个仪表,反应的是潜航器各项设备的运行。目前,运行一切正常。下面这个屏幕显示的是我们所在的位置。然后旁边,这里还有一个屏幕,可以显示摄像头的画面,它是高清晰。等一下到了海底,它们会分别拍摄潜航器的四个位置的画面。而且这个画面可以实时传回科考母船,这个是我们舱内的‘生命保障系统’,简单来说,就是供氧……”

这时又有人提问了“可是,海底是怎么会有网络的呢?”

于是,赵如岚又用最浅显的话“科普”了一番声学海底通讯技术。

“哇,高科技啊!好厉害啊!”“虽然没听懂,但是‘不明觉厉’啊!”

这时,开始有人打赏,刷礼物了。赵如岚按照小宇教她的,赶紧表示感谢。

接着,主驾驶的潜航员提示“马上着底了。”

因为在此刻是在海里,而不是在陆地上,所以驾驶员并不是说“着陆”,而是说“着底”。

“着底了,家人们,快看我们的潜航器已经在海底,着底了。”

赵如岚一面说着,赶紧把镜头再度切换到了外景。

观察舷窗外,只见在探照灯的照射下,一片有些像海边沙滩一样的海底,出现在了舷窗外面。这就是此次考察路线的起始点,而在这前方不远处,就是南部海山区。

莫名的,赵如岚脑子里忽然想起了猪队友的老家绿城。

绿城的沙滩,很平,沙子很细腻。每当大潮退去,露出被海流搅动过的沙滩,一道一道的波纹,零星的小石头。

喜欢第四极有光请大家收藏:()第四极有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就像这样。

不过,很快,舷窗外就出现了一小株一小株零星的冷水珊瑚,甚至偶尔还有一两条小鱼一闪而过。

“这就是南海的海底啊,怎么看着像我老家的沙滩啊”

有人说道。

赵如岚说道

“是的,前面就是我们的第一个景点,海山。请大家扶稳坐好,我们要,爬——山——啦!”

“海底的山是什么样子的?”

这句话刚在屏幕中出现,接着,舷窗外就出现了一座黑黝黝的山体。

远远看去,探照灯下,就是一片乌黑的岩石,但随着逐渐接近,慢慢能看出它们原本的样子了。

有人开始好奇地“这海底的山为什么没有棱角?为什么是‘圆咕隆咚’的?好像一堆凝固的泡沫耶……”

“哎呀,这世间果然有‘山无棱’啊,难道这山是专门用来劝人分手的吗?”

赵如岚忍不住扶额。

果然,天大地大,不如观众老爷们的脑洞大。

“现在大家看到的种‘泡沫’状的火山岩,它们是由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的玄武岩。要用大白话来解释的话,那么就像是‘小火慢炖’咕嘟咕嘟冒泡,逐渐凝固。”

接下来她详细解释了海山的成因,

海底的山,实际上就是裸露出来的大洋地壳。这些山形成在大约三千万年前。当时,由于欧亚,印度洋-澳洲以及太平洋,这三大板块挤压,海底火山喷发,岩浆从破裂处涌出,遇到海水,被“冷却”。

在形成的最初的那一刻,它们就凝固了,所以看上去像“泡泡”一样。这些岩浆在海水中凝固之后,就成为了黑色的玄武岩。

想了想,她又补充道

“其实,海底也有有棱角的‘山’。等一下如果遇到了,我再为大家详细介绍。”

这时,一旁的潜航员开始操作着两只机械臂,从前方的山石中,提取岩石样品,放入位于潜航器前端的样品筐子里。

赵如岚一面从舷窗观察机械臂的采样情况,一面打开随身携带的本子,把此次采集的样品地点等数据记录下来。

随着潜航器贴着山体慢慢爬升,越过山脊,一路上不时能看到如同小竹子一般“迎风而立”的竹节珊瑚。

又引起了“好奇宝宝”的提问“这是什么?”

“这是竹节柳珊瑚,它是一种冷水珊瑚。”

赵如岚一面说着,一面用笔记录各项数据。又让潜航员使用机械臂小心地把那株珊瑚采集下来。

“什么是冷水珊瑚?”有人问

于是,赵如岚开始讲冷水珊瑚。

众所周知,珊瑚是一种海洋中的腔肠动物。

我们平常所说的“珊瑚”,实际上是珊瑚虫用碳酸钙的分泌制造的“外骨骼”。而我们在海洋纪录片里,经常看到的,那些五颜六色,艳丽的珊瑚,都生长在暖水区,也就是水温常年在20°上下的热带浅海地区。

而冷水珊瑚则生长在冰冷,深不见光的海底。

跟暖水珊瑚不同,它们没有办法利用藻类,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得营养。海底贫瘠,缺少食物,它们只能从海水的微生物,以及从表层掉落下的有机物碎屑,也就是“海雪”中,获得一点少量的营养。

因此,它们生长的速度极慢。就像刚刚采样的那一株,看着很小,但实际上,恐怕已经经历过千百年的岁月了。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人们并不知道冷水珊瑚的存在,直到深海潜航器的诞生之后,大家才逐渐认识了这种深海生物。

其实很少人知道,珊瑚跟树木一样,也有“年轮”,或者说“生长纹”。

在不同的珊瑚生长时期和环境条件下,碳酸钙中的各种元素的含量也会不同。剖开它的横截面,在显微镜下,就可以清晰的看到那一圈圈的纹路。

所以通过研究这些冷水珊瑚样品,就可以将同位素曲线,从万年尺度,一下子提高分辨率,到百年尺度。

同时,再配合上沉积层和岩芯的同位素检测数据,就能够得到一幅长跨度,高分辨率,更为详细的深海环境“年表”。

说话间,刚刚的那座山已经过去了,潜航器向前进入到一片“峡谷”当中。

两旁的崖壁,呈现出跟刚刚的海山完全不同的样子。

顿时,有观众叫起来“哎,这边的山有棱角啊!”

“这些山崖的样子好奇怪,像是一大堆柱子堆在一起。”

是的,陡峭的崖壁上,玄武岩如刀削斧凿一般,呈现出一块块棱角分明的纵向褶皱。而在谷底与谷壁的交界处,则到处是堆叠的乱石。

“是的没错。这种形状就叫做柱状节理。”赵如岚赶紧科普

之后,赵如岚又开始讲解。

“跟刚刚那种泡沫状的玄武岩不一样,这种柱状节理,是由于高热的熔岩在急速冷却的情况下,导致体积收缩形成的‘晶体状’。如果用大白话说,应该就是急速喷发,急速冷却,内部收缩。不过,和刚刚的‘泡泡山’一样,造成这一系列地貌的原因,都是火山运动。”

接下来的时间,赵如岚可忙坏了。

一面得盯紧了观察窗寻找适合采样的目标,一面需要记录各种数据,还得拍摄采样的照片。另外,还得插空回答“好奇宝宝”们的提问。

没办法,观看直播的好奇宝宝们实在太多了,几乎是画面中出现什么,马上就有人问起。

不过,好在女潜航员经验丰富,不但动作熟练“手疾眼快”,配合的非常好。而且还能插空帮赵如岚回答上几个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第四极有光请大家收藏:()第四极有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再到后面,赵如岚的反应和语速都已经变得飞快。

“这是什么?”

“白色的是海绵,上面黄色的是海百合,它们是共生关系……”

“这个像羽毛一样的是什么?”

“是裂黑珊瑚!”

“粉色的也是珊瑚吗?好漂亮啊!”

“对,是水螅虫珊瑚,这些粉色像小花的就是水螅虫。”

“那这个像鱼尾的呢?”

“是丑柳珊瑚”

不管舷窗外面出现了什么,不等有人问起,赵如岚已经开始飞快的讲解。而只要有人问问题,她一定有问必答,决计不让任何一个问题“掉到地上”。

随着直播间人数增多,网络开始频繁出现延迟了。毕竟这里是海底,即便是使用上了“中继器”,也无法完全解决信号丢失的问题。

趁着信号延迟,画面停滞的空当,赵如岚抓紧时间干活,记录,拍照。等到延迟结束,马上又投入到新一轮的“问答环节”。

然而,她还是低估了“好奇宝宝们”的能力。

问题逐渐开始跑偏了。

她一再强调,深海贫瘠,这里很难出现大片的鱼群或是其它生物群。一般情况下,看到的鱼类,甲壳类,以及珊瑚,海棉这样的生物,都是零星的,少量的……除非是到了“绿洲”。

然而这话刚说完,前方不远处就到了一处“冷泉区”。

只见前方的地面上,一些细微的气体气泡不断地从地上冒出来。伴随着潜航器靠近,探照灯的光线中逐渐出现一大片贝壳类生物。

自然科学家们总是喜欢说一句话:生命自有出路。而中国古代《易经》也有云:大道五十,天衍四九。

两句话都证明了一个道理:世间万物皆有一线生机。

“哇,这是‘海虹’吧?好大一片啊?”

“是的,这里是海底冷泉的生物群落……”赵如岚刚开了个头,想讲一讲什么是海底冷泉。

然而直播间里已经满屏都是“这能吃吗?”“这好吃吗?”“怎么吃?清水煮还是爆炒?”

甚至还有恶搞的,一个劲儿喊着“主播快点,1,2,3,上连接!”

真不愧是全民吃货啊,赵如岚哭笑不得,急忙“辟谣”——

“这不能吃啊家人们!这有毒,吃了会死的。”

然而搞笑的是,她一面说着,机械臂一面开始执行着任务,从地上“抓”起一大捧贻贝,放进面前的筐子里。

于是屏幕上又有人说了“看,主播刚说着不能吃,自己就夹了一筷子!”

赵如岚顿时哭笑不得。

“我们这是在采样,这些样品会送到船上的实验室里进行研究的。”

接着,又给粉丝们讲起了“海底冷泉生物群落”。

但凡是有能量的地方,就会有生命的存在。哪怕是在幽深,冰冷的海底。所以海底的“热液”和“冷泉”都是绿洲一样的存在。

所谓的冷泉,就是指水、甲烷和其他碳氢化合物、硫化氢、细粒沉积物为主要成分的流体以喷涌或渗漏的方式从海底溢出的地区。

一般来说,海洋浅层水中的微生物,大都依赖阳光来进行营养的合成。而冷泉区的微生物,则进化出了依靠吸取流体中的化学物质,来合成有机物,制造营养的方式。

而生活在这里的其它生物,又依靠吃这些微生物来生存。比如铠甲虾、管状蠕虫这些。所以总的来说,这里的一切生物,都靠依靠冷泉中的“甲烷”活着。

也正因为如此,它们全部都“身怀剧毒”。

讲着讲着,一只红色的小蜘蛛蟹“乱入”到了视野中。

一看到它,屏幕前的粉丝们立刻打出了一片

“抓它!”“抓那只蜘蛛蟹!”“让它为深海科研事业贡献力量!”

赵如岚再次哭笑不得。这帮观众老爷们,怎么还“点上菜”了呢?

只好满足了他们的愿望,让机械臂把小蜘蛛蟹放进了之前装贻贝采样筐子里。筐子上带着网。不过那个网子是有孔隙的,如果这只小蜘蛛蟹够机灵,搞不好用不了多久,就会自己“逃生”的。

接下来,镜头里出现了更多的生物,一群白色的冷泉虾,还有更多长着细长爪子的红色的蜘蛛蟹。

于是观众老爷们的注意力又被新事物吸引了。

赵如岚则抓紧时间拍照,记录。而副驾潜航员也开始操纵机械臂,从筐子里取出取样管,插入地面上厚厚的沉积层,提取了底层海水以及沉积物样品。

其实下到海底之后,由于外界温度的关系,载人舱里面是有点冷的。可是赵如岚却一点都感觉不到,相反的,她忙得还出汗了。

很快,两个多小时就过去了,直播终于结束了。

赵如岚感谢了粉丝,关闭了软件,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这才发现,汗水已经把头发都黏住了,连衣服脖领子也是潮湿一片。

看来,这当主播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喜欢第四极有光请大家收藏:()第四极有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713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