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评论

我叫张小生

作者:徐徐一笔 | 分类:玄幻奇幻 | 字数:0

第1章 子承父业,养猪咋了!

书名:我叫张小生 作者:徐徐一笔 字数:0 更新时间:08-18 07:48

洪武十五年,六月。

胡惟庸案的硝烟还未散去,嫡长孙朱雄英猝然长逝,朝中阴云密布,各种流言充斥朝中,句句狠戳天子的脊梁骨。

而真正戳痛朱元璋的是,都察院御史举劾燕王朱棣,文不成武不就,以养猪为乐,与群猪为伍。

败坏自己,又带坏嫡长孙。

诱骗朱雄英吃污秽猪肉,导致嫡长孙病亡。

字字戳老朱肺管子。

提起朱棣,朱元璋就气得跳脚。

继藩三年来,他对老四失望至极。

哪怕他三令五申,下旨严斥,可朱棣那小王八蛋我行我素,迷恋养猪。

今年年初又圈了一块地,开个什么狗屁家禽场。

不止养猪了,又养上鸡鸭鹅,进军家禽界了!

大明藩王,成了名副其实的养猪倌儿!

爹是放牛娃,儿子是猪倌儿,子承父业,算把皇家的脸面都丢光了!

他直接下旨,诏朱棣回京,这次要狠狠修理一顿这个不听话的王八蛋!

皇帝下旨诏回朱棣,反而实锤了流言,闹得满城风雨,越传越离谱。

甚至传出,朱棣在猪肉里下了剧毒,朱雄英吃后当场暴毙。

谣言一夜间从南方传到北方。

秦王、晋王不约而同协防燕王驻地,只等圣旨到,便要将朱棣捉拿归案。

皇家自相残杀的闹剧即将上演。

说实话,秦王和晋王真瞧不起老四。

兄弟三人同时继藩,秦王、晋王在塞北屡战屡胜。

反观朱棣。

到了封地,一仗不打。

职业养猪,推广猪肉,经商赚钱。

这等废柴也敢觊觎储位?

反正他们是不信的。

但不妨碍秦王、晋王给老四下绊子。

向大哥表忠心的同时,又踩着老四凸显自身强大,一箭双雕。

六月二十六,上午。

燕王卫队抵达京外,在树下凉亭纳凉。

“嫌疑人”朱棣身材高大,威风魁梧。

皮肤偏黑,充满阳刚之气。

说话中气十足。

文质彬彬中又带有三分匪气。

“保儿,把猪养好了,你们密云卫自给自足,省钱省粮,士卒旬旬吃肉,能不效死力?”

平安拿小本本认真记,从朱棣身上学来很多养猪经验。

偶尔朱棣以猪喻人,让他受益匪浅。

两个人一前一后。

一个在前面说,一个在后面认真记。

像极了老师和学生。

礼部侍郎郑九成奉皇命出城迎接王驾,看见这一幕,微微凝眉,一头雾水。

平安是皇帝干儿子,极得圣心,不至于跪舔声名狼藉的燕王吧?

他做过秦王府、晋王府左相,了解平安。

平安向来自视甚高,铁杆太子党,自幼亲近晋王,疏远燕王。

燕王这是给他灌了什么迷魂汤?

让平安变得恭敬谦卑,脑袋瓦特了?

他好奇地去听,好像听到什么养猪,什么赚钱。

一听赚钱,郑九成顿时露出鄙夷之色,这些大老粗得势之后,惯会损公肥私,中饱私囊。

尤其朱棣,在封地里重农重商,养猪养鱼养家禽,商贸屡禁不止,不将朝廷法度放在眼里。

现在又拖平安下水,燕王真是个祸星。

必须报与陛下,不能让燕王带坏朝中风气。

“臣郑九成拜见燕王,请燕王恭迎圣旨!”

郑九成毫不客气的打断他们对话,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

老朱恢复汉人江山后,恢复唐宋之制。

亲王入京,是经过繁冗的礼数,由礼部操办入京。

卫队驻跸的凉亭被礼部官员简单布置,清理闲杂人等。

由礼部侍郎宣读圣旨,允许燕王朱棣入京。

朱棣不以为忤,平安却满脸不爽。

“保儿,俺是罪人。”

“俺大侄子死得不明不白。”

“俺爹怀疑俺,朝中官员怀疑俺。”

“俺不生气。”

朱棣拉住平安,语气平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这次俺朱棣回京,不止要洗清自己。”

“还要给俺大侄子讨一个公道。”

“谁害了俺大侄子,俺夷他十族!”

陡然,眸中杀机迸射,睥睨霸气。

郑九成心神一震,这眼神像极了当今皇帝!

一举一动,简直是皇帝的翻版!

“平安,跪下!”

朱棣龙行虎步,站在凉亭之上,对着皇宫方向跪下:“郑侍郎,宣旨吧。”

“俺朱棣是急性子,急着进宫呢!”

郑九成心里莫名发颤,一种不妙的感觉,油然而生。

“喏!”

平安在朱棣身后跪下,心甘情愿,没有一丝违逆。

他和燕王一路从北平聊到南京城。

从养猪赚钱聊到大明全局。

平安从开始的不屑不逊到钦佩恭敬。

现在完全心服口服。

他才发现,朱棣变化太大了。

大本堂时代的朱棣,绝对的差生,常年倒数第一; 少年时期的朱棣,更是个皮猴子,调皮捣蛋,宫里不得安宁; 青年的朱棣从军三年,性格桀骜霸道,只想用拳头解决问题,心里全是吃饭睡觉杀鞑子,陛下夸赞说老四是员好战将; 凤阳历练一年,继藩三年后的朱棣,洗去铅华,变得纯粹内敛,外表平静如水,心藏锦绣江山。

听惯了流言蜚语,结合儿时的不良印象,平安真的相信了。

和朱棣接触半个月后,平安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流言中的朱棣声名狼藉、臭名昭著; 真实的他博学务实,护短重信。

完全两个人。

那为何朱棣名声这么臭?莫非在自污自保?

可不应该呀,太子宽厚仁慈,对弟弟们极好。

陛下正值盛年,对诸王寄予厚望,给诸王充分发挥才华的舞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我朱棣,不靖难,改养猪了请大家收藏:()大明:我朱棣,不靖难,改养猪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燕王就算藏拙,也没必要把自己搞得臭不可闻吧?

还真有原因,此朱棣非彼朱棣。

没错,朱棣是穿越者。

洪武十一年穿越。

穿越后就在凤阳历练。

没在老朱眼皮子底下,不然非露馅不可。

穿越第一件事,不是起兵靖难,也不是积蓄实力。

而是演戏。

让他的灵魂光明正大行走在大明的土地上。

毁掉原形象,重新塑造形象,骗过皇帝皇后,满朝名将悍臣。

他确实自污了。

在凤阳历练时就养猪,朝野上下把他喷的连猪都不如。

他充耳不闻,我行我素。

结果名声越来越臭,莫名其妙的臭,臭不可闻的臭。

他自己也没搞明白,养个猪咋了!

他一个畜牧业大学生,就会搞养殖,治国平天下也不会呀。

刚穿越时,他也幻想过靖难。

可成祖朱棣,戍守北疆二十多年,真刀真枪磨砺成天下第一名帅。

再加上靖难天时地利人和,运气大于实力。

归功于老朱屠戮功臣、朱标早逝、建文帝登基后疯狂作死等运气因素。

才造就了史上唯一藩王造反成功,登基称帝的永乐大帝。

可洪武十一年的朱棣,还是个小卡拉米,两世灵魂融合也还是个卡拉米。

他想卷也卷不动啊。

老朱批量制造名将的能力太强了。

看着一座又一座大山,绵延不绝的山脉,永远看不到头。

啥时候能踩着他们,成为天下第一?

而且,老朱培养藩王的思路是变成名将,有意避开治国韬略。

相反后世是和平年代,除了军事啥都有。

就造成他和历史上的永乐大帝产生道路偏差,也算优势互补。

但军政锤炼是需要千锤百炼的,现在的他远远不足。

琢磨通透的朱棣只能选择放弃,咱不靖难了,改养猪了!

三百六十行,行行通罗马。

大哥不死,想都别想。

可坏名声就像发飙的野马,在恶劣的道路上狂奔。

把朱棣都搞抑郁了,藩王养猪咋了!

不大兴土木不宠妾灭妻,咋了!

不杀厨子不搞银趴,还咋了!

咱就子承父业,招谁惹谁了!

可流言蜚语,沸沸扬扬。

什么破事都能把朱棣卷进去。

卷入朱雄英早殇一案就是明例。

朱棣成了名副其实的软柿子,谁都想踩一脚。

喜欢大明:我朱棣,不靖难,改养猪了请大家收藏:()大明:我朱棣,不靖难,改养猪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7445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