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评论

我叫张小生

作者:徐徐一笔 | 分类:玄幻奇幻 | 字数:0

第15章 老李,再给咱唱唱凤阳花鼓

书名:我叫张小生 作者:徐徐一笔 字数:0 更新时间:08-18 07:48

“方才之言,不得外传。”

朱标扫视一圈,气势雷霆万钧。

吕氏算是体贴忠心,一心一意为他着想。

最重要的是,他动心了。

权力动物,最怕动真心。

他爹说他几次,奈何听不进去。

方才媳妇说了蠢话,还得他帮忙遮掩。

离间兄弟感情的话,绝对不能说!

老头最重亲情。

那是老头的逆鳞。

别说老头,她那句话被母后听到,都得死。

唉,今日母后拖着病体。

做这一桌子饭。

意思明确。

朱家儿孙,一个都不能少!

若吕氏之言传入母后耳朵里,母后必除之后快!

“奴婢等谨遵殿下之命!”

慈庆宫上下,全都跪在地上。

外人不知太子之威。

伺候在慈庆宫上下的老人,可都了解太子的威力。

朱标收回目光。

调整个舒服坐姿,反复看这纸条。

真不知道,老四是不是在配合眼线演戏呢?

故意表演给咱看的?

这人心呐,咋就不能像文字一样,明明白白让人看到呢?

……

翌日。

早朝上,弹劾燕王的奏疏,如雨点般传来。

想将朱棣交给三司法审。

被老朱压下。

政治信号明确,朕要保老四。

工部尚书单安仁上言,重修中都。

再次提起迁都之议。

洪武元年,单安仁就是工部尚书,一直干到现在。

他也是凤阳人,从龙老臣。

而迁都凤阳,已经成了淮西人的心病。

仿佛修缮和皇帝的关系,就必须迁都凤阳。

这让老朱发怒,骂了单安仁一顿,断然拒绝迁都,并不准再提。

李善长位居高位,却一言不发。

这让老朱更怒。

咱都说了不迁都,难道还要打自己的脸?

不遂你们心意,咱就保不住儿子了?

哼!

这天下是老子打下来的!

你们只是老子的狗!

现在狗养大了,想反噬主人了?

你们有这个能力吗?

没有老子,你们还是泥腿子、是小吏、是小卒子!

是老子给了你们富贵!

给你们权力!

吃饱了喝足了,想翻天了?

记住,老子永远是你们的主人!

永远!

朱元璋眸中杀意迸现。

并非他不能退一步。

而是,他太了解这群人得寸进尺的模样了。

今天答应他们,迁都凤阳。

明天,就会要求他停止建立黄册?

停止调查人口、田亩、赋役等户籍信息!

让咱两眼一抹黑,当个瞎子皇帝?

呸!

老子能打天下,就能治天下!

治不了,老子就推翻重来!

谁也别挡不住!

“老李,你说呢?”朱元璋点名李善长。

“老臣尸位素餐,不敢胡乱谏言。”

李善长佝偻身体,垂垂老矣。

眼睛半闭半睁,偶尔睁开,神光逼人,但他已经很久不睁眼了。

越站在高位,越看清皇帝真面目,心里越凉。

中都不迁,淮西人就无法完全支持皇帝。

凤阳,是淮西人的根。

更是淮西人的魔障!

洪武八年,耗资万亿的中都凤阳被罢建。

永远是皇帝心中的刺。

这根刺不拔除,双方关系就无法恢复如初。

从洪武八年至今,七年来,皇帝和淮西人貌合神离,龃龉不断。

双方都试图弥合关系,却发现再如何努力,也回不去了。

倒是淮西人坚信,迁都凤阳。

兄弟们回老家了,都是乡里乡亲的。

总能破镜重圆,重归于好的。

皇帝态度坚决反对,但也赏赐、恩遇丝毫不减,显然也在交好淮西人。

双方在貌合神离中,互相试探,又互相凑合。

谁也离不开谁,还能离咋的。

李善长初时也抱着淮西人一样的想法。

可站在奉天殿时间久了,他逐渐发现,那只是淮西人一厢情愿罢了。

去年,就是洪武十四年。

皇帝以一己之力,不顾各方反对,推动赋役黄册制度。

数以万计的测量官吏深入民间,丈量土地,建立户籍制度。

为的是你大明朝长治久安,而不是兄弟们共同富贵!

那时候,李善长就逐渐看透主公朱元璋了!

他只是在利用好兄弟们!

别忘了,只有你是君,而我们,都是民!

都是在被黄册控制的范围内!

今年,太孙忽然崩逝。

你朱元璋喊打喊杀!

试问,朝中诸派,谁不了解你朱元璋?

谁敢动太孙一根汗毛?

你用脚指头想想,太孙为何会死?

继续丈量土地、登记造册,继续皇权下基层,继续摸清天下。

只会死越来越多的人!

他们一个都不在朝堂上。

但他们犹如洪流,能驱使所有站在朝堂上的所有人,为他们所用。

他们是谁。

咱俩心知肚明!

你杀毛骧,看似低头。

实际是利用老兄弟们,做你的刀,去杀他们!

当他们群情激奋时,你再将老兄弟们推上断头台!

一箭双雕!

这是你的一贯套路!

当年你就是这样做掉张天佑的,也是这样清洗掉郭子兴嫡系的!

廖永忠何尝不是被你算计死的!

小廖帮你干了多大的事啊。

没有小廖,哪有你老朱坐上龙椅的今天!

你是怎样对付小廖的?

让他永远闭嘴!

还有胡惟庸,还有毛骧!

大家心里都有杆秤。

都知道!

咱李善长勤勤恳恳为你卖命二十多年。

也到了为咱自己谋划一番的时候了。

“好一个尸位素餐!”

朱元璋哈哈大笑:“连老李都说自己尸位素餐。”

“你们这些公卿,还有几个真干正事的?”

“都在奉天殿,糊弄朕玩呢?”

忽然,他收敛笑容。

环视淮西文臣武将,语气恼怒:

“是不是,咱不迁都,你们就不为咱卖命啊?”

“李善长,你说!”

朱元璋直抒胸臆。

现在的他,还没想过将老兄弟斩草除根。

心中尚存善念。

真的希望和功臣们共富贵。

但前提是,功臣要做他的刀,而不是他前路的阻碍。

“陛下恕罪!”

李善长颤颤巍巍跪下:“迁都之事。”

“老臣始终认为,凤阳比南京更适合做都城。”

“只是,陛下说老臣因私废公,老臣不服。”

“老臣追随陛下二十多年。”

“陛下交给老臣的任务,哪次没漂漂亮亮完成?哪次没让陛下满意?”

“哪怕陛下让老臣立刻死。”

“老臣眉头都不皱一下!”

“但现在老臣老眼昏花,手脚不便,眼不能看手不能写。”

“已经不是旧元时期的李善长了。”

“还请陛下开恩,允老臣致仕。”

李善长更绝,以退为进。

顿时,气氛变得极为微妙。

站在奉天殿上的官员们,全都瑟瑟发抖。

当世敢硬刚朱元璋的,没几个人。

李善长绝对是一个。

不是李善长找死,而是李善长真的想回家养老。

几乎每次早朝,他都会寻机致仕。

只是这次提退休的时机不对。

“老李,你话说到这个份上了。”

“咱再强留你,就显得咱这皇帝太霸道了。”

朱元璋语气哀婉:

“咱老家凤阳是个好地方啊。”

“老李,临走前,给咱再唱唱凤阳花鼓!”

“咱想听!”

老朱平静的话语,却显得异常阴森。

喜欢大明:我朱棣,不靖难,改养猪了请大家收藏:()大明:我朱棣,不靖难,改养猪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84225s